A-A+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

简析

本词又题作“秋日怀旧”,是抒写秋夜离情愁绪之作。词的上片以秋景感怀。开头“纷纷”三句,特感秋声之刺耳。因夜之寂静,故觉香砌坠叶,声声可闻。“真珠”五句。特觉秋月之皎洁。因见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亲朋,更何况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难为情。词的下片为抒愁。过片“愁肠”以下三句,写愁肠只在举酒未饮之时;“▼

赏析二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各异:唐圭璋认为此词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乡的愁苦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认为此词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也许是在防西夏守边时,也许是贬官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汪中认为此词是“为思念室家之作”。▼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夕 一作:昔)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出自唐代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参考赏析 鉴赏 此诗情调悲切,大概为公元732年(开元二十载)李白在江夏...

有关山水的诗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有关山水的诗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h...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