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参考赏析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

夏天景色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天景色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

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nb...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