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注释1.酌:饮酒▼

译文二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

参考赏析

赏析二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

简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https://mj.facekun.com/6276.html

描写优美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描写优美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

描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 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碧树凉生突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静闻天籁拟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荷花娇欲语,...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