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出自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散译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作者介绍

程颢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描写风景的诗句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描写风景的诗句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野芳发而幽...

晚安心语141201: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晚安心语141201: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1、生命中有一种爱,有一种懂你,是安静的,是无求的。 2、最好的人生,不是一马平川没有障碍,而是跨过或者绕过路障继续向前;最好的际遇不是不受伤,而是带着伤口依然愿意奔跑;最好的天气不是永远都是艳阳天,而是尽管现在滂沱大雨,太阳明天依旧会跳出地平线。 3、远远的观望,不言不语;完全的给予,无悔无怨。不想说明,只愿心懂;不求回报,只愿爱在。 4、一生之中,有一个懂你的人便是最大的幸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出自唐代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参考翻译 译文...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