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人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适当闻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起浮月傍晚”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当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日子。所以他的咏梅诗,体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维。作者此诗则不一样,他奇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移风易俗。你看他写的梅花,皎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幽香。诗人经过对梅花不畏酷寒的高尚性格的欣赏,用雪喻梅的不染纤尘,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阐明刚强高尚的品格所具有的巨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点杂乱和困难的形势下,活跃变革,而得不到撑持,其孤单心态和困难境况,与梅花天然有共通的当地。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句子又非常朴素天然,没有一点点雕刻的痕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大规模推行改革变法运动。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重大改革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影响之大、之广前所未有。改革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https://mj.facekun.com/599.html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出自唐朝诗人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唐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

描写山水的诗句、关于山水的诗句

描写山水的诗句、关于山水的诗句
描写山水的诗句,下边有二十多首描写山水的诗句,都是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綦毋潜 题目:《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题目:《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