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中唐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仅仅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仅仅抒写了作者造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方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讳饰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寓居。淡淡两笔,非常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山人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向来传诵的名句。“琢磨”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琢磨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不决的工作说了, 韩愈不光没有责怪他,反而立马思之好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兄弟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隐晦。莫非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因为月光皎白,万籁俱寂,因而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细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导致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表象,来描写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其不意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作用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田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似乎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皎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天然淡泊,幽丽诱人。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象;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但是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地,言语质朴,冥契天然,而又神韵浑厚。写了作者造访老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妇孺皆知,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终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一起归隐的约好。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终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宗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场所,悠闲自得的情味,导致作者对隐逸日子的神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象;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但是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地,言语质朴,冥契天然,而又神韵浑厚。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https://mj.facekun.com/565.html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

含有风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含有风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

有关水的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有关水的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好啊,甘冽、清明的水! 从出生那天,你似乎就有着 诗人的清高,圣者的智慧 以一颗不肯媚俗、阿谀的心儿 寓居于世。 流水记得微风,记得微风的想法 它的快慢,都在一念之间。 凌波而舞的女子呵,踏着水的细语,扰乱了月的心绪。 河, 源头飞来白天鹅。 问询我, 为谁作《三别》? 薄雾沿水波而来 让我...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出自唐代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