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出自盛唐李白的《送友人》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充溢诗情画意的送行诗,诗人与友人策马分开,心意绵绵,动听心里。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中最为有名。此诗向来妇孺皆知,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告知了出分开的地址。诗人现已送友人来到了郊外,但是两人依然并肩缓辔,不肯别离。只见远处,翠绿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独具匠心;并且“青”、“白”相间,颜色明媚。“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精确而逼真。诗笔笔底生花,描画出一幅寥廓秀美的图景。未见“送行”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清楚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心两联贴题,写出了分开的厚意。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即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兄弟飘流生计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酣畅天然,不拘泥于对仗,独具匠心。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情面”,却又写得非常整齐,“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情面”。一起,诗人又奇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标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标志着友人行踪不定,恣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落日缓缓而下,好像不忍遽然脱离大地,隐喻诗人对兄弟依依惜别的心境。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照的布景下送行,格外令诗人眷恋而感到藕断丝连。这儿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动听心弦。

  尾联两句,心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别离时的动作,诗人心里的感触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听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立刻挥手分开,一再致意。那两匹马似乎懂得主人心境,也不肯脱离火伴,临别时忍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厚意。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缠绵友情,是巧夺天工的手笔。

  这首送行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翠绿的山岭,明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皎白的浮云,彼此衬托,颜色灿烂。班马长鸣,形象新鲜生动。天然美与情面美交错在一起,写得绘声绘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豪情真诚热忱而又旷达达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忧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欣赏的李白送行诗的特征。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https://mj.facekun.com/501.html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赏析  从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前 通:樽) 参考翻译 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辩)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