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人龚自珍的《己亥杂·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触。尽管载着“浩荡离愁”,却标明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个最终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发叙事,在无限慨叹中体现出豪宕洒脱的气魄。一方面,分开是忧伤的,究竟自个居住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分开是轻松愉快的,究竟自个逃出了令人枷锁的樊笼,能够回到外面的国际里还有一番作为。这样,分开的烦恼就和回归的高兴交错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宽广天边。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衬托,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标明自个的心志,在形象的比方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谈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迸发后,他屡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参议国务,并期望参与他的幕府,献计献策。惋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完成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分开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完工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可是,并不是没有豪情的东西,即便化做春泥,也甘心培养秀丽的春花生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体现诗人尽管脱离官场,仍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挂念国家的一腔热心;充沛表达诗人的壮怀,变成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志趣和自个志趣融为一体,将抒发和谈论有机联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杂乱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个的创造即是最佳的证明。

  宗旨:抒发了自个辞官司离京时的杂乱豪情,展现了诗人不畏波折、不甘沉沦、一直要为国家效能的刚强性情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恰当,构思奇妙,涵义深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繁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养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赤色者居多。因而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方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咱们展现了一个极为绮丽的境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别,它的生命是停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维护、滋补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集体身上得以连续,体现出真实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艳丽绚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清楚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道理:“落红”好像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视点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效果,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肯定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本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怀国家的命运。然后形象、恰当地展现了作者为国效能的献身精神。

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名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出自宋代谢枋得的《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出自唐代方干的《送从兄郜 / 韦郜 / 途中别孙璐》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参考翻译 注释 翡:遮蔽,覆盖迢递:遥远的样子▼ 参考赏析 赏析 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