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江南孟夏天,...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出自清代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选二》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参考赏析 赏析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作...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咏物诗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

杜甫: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全诗赏析!

杜甫: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全诗赏析!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岁晏行》 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