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出自两汉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注释①辞:韵文的一种。②黄落:变黄而枯落。③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顾祝帝京,忻然中流...

后世影响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今流传《悼李夫人赋》。明人王世贞以为,其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艺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诗作,《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也“壮丽鸿奇”(徐祯卿《谈艺录》),为诗论家所推崇。他的这...

解析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

鉴赏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

创作背景二

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时刘彻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 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

作者介绍

刘彻 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出自北宋诗人钱惟演的《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出自晚唐诗人杜甫的《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赏析  梅花在腊月前就绽放了,一年的后半载梅花开得最多.虽知春光好,但寄居异乡的愁苦又如何尽?  白雪、冬树如同原本就是一样的颜色,江上之风也仿佛自己舞起波涛。故乡难以再见面,巍峨嶙峋的巫山再也见不到了。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出自清代王国维的《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

王维: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诗句“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