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自盛唐王维的《辛夷坞》

  辛夷坞

  作者: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光名胜,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邻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当地。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满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巧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写了辋川一带的景象。作者很长于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详尽的翰墨写出景象的鲜明形象,并且往往从景象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力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精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色彩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语句,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世,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放奥秘的蓓蕾,是那样绚烂,恰似蔚为大观,显现着一派春色。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孤寂的涧户,跟着时刻的推移,最终纷纷扬扬地向人世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写了辛夷花的夸姣形象的一起,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曾经。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漆黑,社会对立日趋尖利。王维尽管执政,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通政治,对实际非常不满而又力不从心,心里对立,发生退隐归田的思维而又恋于禄位。他所以先后在长安邻近的终南山和辋川树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日子。

  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体裁,描写天然美丽的风光,体现幽静的境地,但其间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心里的苦楚。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好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楚和心里的对立。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络,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予自个才干被压抑沉没的感伤心情,有必定实际意义。全诗用比的方法,有美丽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神韵,诗意极端宛转。宋人方回以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行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涵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https://mj.facekun.com/445.html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天美景的诗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

关于月夜的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于月夜的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海上生明月...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