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东汉人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方位: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界寥廓,大海的雄壮现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绘,概由此拓宽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效果,表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壮的特色。

  前四行诗句描绘沧海现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形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装点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特壮丽。这两句写出了大海前景的通常概括,下面再层层深化描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写竦峙的山岛:尽管已到秋风萧条,草木摇落的时节,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绘:定神细看,在秋风萧条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崎岖。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条苍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临萧条秋风,极写大海的广阔壮美:在秋风萧条中,大海波澜壮阔,浩淼接天;山岛挺立挺立,草木茂盛,没有一点点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地,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转,好像都由大海自在吐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个人的幻想和夸大,展现出一派吞吐世界的雄伟气候,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地。言为心声,若是诗人没有雄伟的政治志向,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勃勃,没有对出路充满信心的达观气量,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曩昔有人说曹操诗篇“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即是《观沧海》这类着作。“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 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

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唐)杜牧《送隐者一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