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国风·王风·采葛》

    作品赏析:

    此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 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出自宋代周晋的《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参考赏析 赏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

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

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出自先秦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参考翻译 译文 译文一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

关于思念诗句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关于思念诗句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