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国风·王风·采葛》

    作品赏析:

    此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 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关于写雪的诗句、关于雨和雪的诗句

关于写雪的诗句、关于雨和雪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全似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