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是“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作品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 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 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景象的诗句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景象的诗句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兄弟出于对李白的深沉...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注释⑴浮香:荷花的香气。...

史上最著名的对联

史上最著名的对联
过年在传统习俗中要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难联、缺字联、戏答联、无情联……这些机智的千年绝对,你能看懂几条?戳图,一起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对联文化。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