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下人。

  [译文]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祈求,我宁愿以恭敬、谨慎的态度来侍奉乡里的邻人。

  [出典]   唐房玄龄《晋书陶潜传》

  注:

  1.释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3.  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又一次扞卫了祖国的尊严。

  4.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5.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6. 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喝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相同的景致,让他都很赏识。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波泛动,波光粼粼,景色正巧;下雨时,...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