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

  [译文]    残酷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典]  《礼记

  注:

  1、【《礼记·檀弓下》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礼记·檀弓下》注释】

  侧:一侧

  夫子:先生,指孔子

  子:你

  壹:的确

  重:多重(chóng)

  然:是这样的

  舅:指“公公”

  焉:于此

  去:离开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记住

  子路:孔子的学生

  昔:以前

  使:派遣

  式:同“轼”,扶手

  过:经过

  子:儿子

  附注:(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志):记住。

  3、【《礼记·檀弓下》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让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夫复何言?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5、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要,孔子提出了减少劳役、降低税收的建议。鲁哀公不赞成,认为这样的话国家就会因减少收入而陷于穷困。对此,孔子借用《》中君民如父子的开导鲁哀公,认为如果百姓富足的话,国家就不会贫困。把富民视为执政目的和富国的基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难得的政治理念。

  6、鲁哀公时采用十分抽二的税率,在年成不好的时候国家用度不够,向有若征询解决办法。有若建议采取“彻”即十分抽一的税率,鲁哀公十分奇怪:十分抽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十分抽一呢?

  有若于是谈了百姓足则君足,百姓不足则君也不会富有的辩证关系。这一认识,特别是关于灾年减税的建议,既是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经济利益冲突的调和,也是历史上首次提出的重视税源培养的卓越观点。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也是普遍适用的。税率的确定,当然要考虑国家机器运行的需要,但同时也要顾及纳税人的承受力,保护和调动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创造财富的动力都来自税后的净收入和可支配财力。如果税赋过重,就无异于竭泽而渔,不仅会使纳税人失去创造财富的热情,也会因无力扩大再生产而导致经济衰退。

  孔子以厚施薄敛的仁政主张反对苛政,不仅有利于平民百姓,也有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老子·德经》说:“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这与孔子和儒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孔子认为,“富而无骄易,贪而无怨难。”当社会的贫困阶层不断增多而又得不到有效救助时,就会民怨沸腾,使当政者失去执政的社会基础。《大学》的作者秉持孔子的看法,提出了“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认识,并支持和赞赏“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的结论。这一结论所蕴涵的政治意义,是很耐人寻味的。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苛政猛于虎 | https://mj.facekun.com/223.html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全诗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全诗赏析
名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 行路难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首联烘托出丰盈之年乡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候。腊酒,指腊月酿造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

关于春天的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关于春天的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江汉春风...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