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断人行:...

参考赏析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

赏析二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历史评价

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https://mj.facekun.com/5606.html

形容感情深的诗句 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形容感情深的诗句 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我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一个结局。 把悲伤掩饰得天衣无缝。 为谁唱离歌、对谁说情话、给谁写天涯。 谁用微笑假装自己不悲伤。 把醉了的明天寄托在潘...

自作多情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自作多情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的选择是爱你或更爱你 你...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独...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