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断人行:...

参考赏析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

赏析二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历史评价

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https://mj.facekun.com/5606.html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参考翻译 译文二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

有关水的现代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有关水的现代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水像一个温柔母亲  孕育一个个民族和国家。 水到曲成,它们已心甘情愿 历经十数年,有太多的沧桑需要覆盖。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弱水遥遥,终遥不过蓬岛和俗世的界与圈。 弱水汤汤,美人居之;桂栋兰橑,水袖云裳。弱水荡荡,美人出之;紫贝椒堂,凌波徜徉。烟波荒忽,音信渺茫;白水三千,摧予肝肠。 如果水自此向东,请鱼儿顺流而下,将纸条送给远方的人; 如果浪由此...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林安邸》   题林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捉住林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密密麻麻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伪的昌盛和平现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由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