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译文]  有益人民的人,好名声永远传留于后世;坏人死了,坏名声却留在世上,永远受人唾骂。

  [出典]  《晋书》

  注:

  1、出处:《晋书·桓温传》(《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2、流芳百世的中文解释

  【解释】: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下去。

  【出自】:《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遗臭万年的中文解释

  【解释】: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出自】:《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3、桓温,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两晋政治舞台,桓温也算个枭雄了,“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的名言也是他首创的,史书上评价桓温说:“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当时他当了大将军又当宰相,就想再弄个皇帝过瘾,可惜没当成就病死了。

  4、“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话常常为乱世枭雄引用,于是或造谣生事,或聚众滋乱,在混乱中枭雄们便浑水摸鱼,窃国窃权捞取好处。至于动乱给百姓们带来的灾难,枭雄们才懒得考虑。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始见《晋书》,乃是东晋时期大司马兼扬州牧(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江淮地区军政最高首脑)桓温的名言。

  5、后人用“流芳百世”表彰有益于人民的人,好名声代代流传;用“遗臭万年”指坏人死了,坏名声却留在世上,永远受人唾骂。

  6、往积极的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口号,是因为这句话反映的是一种热血和积极的处事态度,而不是说要做出什么“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成果,才叫大丈夫。这样的一个事物现象等同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就是说大丈夫把自己的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化为有形的语言符号,然后像信仰宗教一样严守教义。

  7、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

  冯友兰认为,人们常常崇拜的英雄,就其功业说,可能十分伟大,但就其境界说,并非十分高尚。英雄和奸雄,虽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但他们的境界却是相同的。冯友兰进一步?a href='http://www.gudianwenxue.com/hanfu/' target='_blank'>觯庸偶敖瘢行矶啻κ勒苎А⒆诮绦盘酢⒏裱匝栌铮谕飞隙急臧袢室宓赖拢率瞪先闯刹涣巳省⑷〔涣艘澹皇歉卟愦蔚木辰纾仓皇枪辰纭?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https://mj.facekun.com/221.html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赏析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出自宋代诗人徐俯的《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赏析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

表现伤感的诗句、表达伤感的诗句

表现伤感的诗句、表达伤感的诗句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入我相思门,...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