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冬天景色的诗句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冬天景色的诗句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 西塞山前白鹭飞...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出自唐代李白的《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出自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