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出自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赏析
  李颀的送别,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即为一首代表作。朋友陈章甫罢官回家,李颀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

描写风景的诗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写风景的诗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大概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望而知的山水画:天寒地冻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需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细心品尝,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地的标志。...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