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出自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赏析
  李颀的送别,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即为一首代表作。朋友陈章甫罢官回家,李颀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

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

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咏》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赏析  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