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赏析
  这首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

  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薛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但是,作者所写的薛宝钗、林黛玉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林黛玉对薛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砚斋评语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可以发现“蜂围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薛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林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薛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林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薛宝钗青云直上。但这种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薛宝钗和贾宝玉在对待封建礼教、仕途经济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贾宝玉忘怀死去的知己而倾心于她。所以,薛宝钗最终仍被贾宝玉所弃,词中的“本无根”也就是这个意思。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https://mj.facekun.com/983.html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出自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出自清代诗人洪升的《雪望》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