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诗经...

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描述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描述秋天的诗句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

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关友谊的诗句

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关友谊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