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出自宋末诗人张炎的《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赏析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见《白雨斋词话》卷二)。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https://mj.facekun.com/882.html

经典语录150204:一旦做出成绩来,那么全世界都将和颜悦色

经典语录150204:一旦做出成绩来,那么全世界都将和颜悦色
1、人生,就像刚落下的一场雪。请谨慎地走好每一步,因为每次落脚都会留下痕迹。 2、不说人短,不思人过,不念人恶,不扬人错。希求别人理解自己,那么也要学会担待别人。给所有的误解、伤害一些时间,所有的成见都是云烟。 3、因为爱过,所以知道寂寞的滋味;因为难过,所以会常常流泪;因为不想错过这一站的幸福,所以更加的珍惜。 4、当昨日的清风拂过今日的经纶,时间如煮雨般洒落在天空,往事的芽儿便...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赏析  这首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

描写思念的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描写思念的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