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生在...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林安邸》   题林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捉住林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密密麻麻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伪的昌盛和平现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由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描写冬天的诗句、关于写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关于写冬天的诗句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兰陵美酒郁金香”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兰陵美酒郁金香的下一句是:玉碗盛来琥珀光。整句是: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词句名句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客中行》。词句诗的意思是: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扑鼻...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