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古代座右铭

  古代座右铭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6、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4、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顾宪成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2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www.lz13.cn)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3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3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4、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3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3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古代励志名句 古代修身格言 名人名言精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古代座右铭 | https://mj.facekun.com/1421.html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出自晚唐诗人杜甫的《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赏析  梅花在腊月前就绽放了,一年的后半载梅花开得最多.虽知春光好,但寄居异乡的愁苦又如何尽?  白雪、冬树如同原本就是一样的颜色,江上之风也仿佛自己舞起波涛。故乡难以再见面,巍峨嶙峋的巫山再也见不到了。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墙头雨细垂纤草...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缑山:即缑氏山,在今...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味。“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