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思念故乡的诗句

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思念故乡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诗人以饱蘸热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腔调,奇秀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榜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咱们的眼前展现出五颜六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隆重筵席。这现象使人惊...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