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参考赏析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

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表达思念爱人的诗句、关于思念的诗句

表达思念爱人的诗句、关于思念的诗句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

谁的眼角触了谁的眉。

谁的眼角触了谁的眉。
     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     几米也说过“我遇见了猫在潜水,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了狗在攀岩,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夏天飘雪,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冬天刮台风,却没有遇见你。甚至我遇见的猪都会结网了,却没有...

爱情语录:触动心灵的经典句子

爱情语录:触动心灵的经典句子
1、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 2、只有经历了迷茫、彷徨、伤害、痛苦的人,上帝才发个他一张pass卡,这是一张成长的晋级卡。 3、有些事不要傻傻的等待,因为你想等待的结局是美好的,但真实的结局却是个悲剧。 4、有一种爱,就是像我对你这样,远远地,用一点微弱的想象,张望。给这暗下去的岁月,涂一抹口红。这么多年我都不知...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参考翻译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