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 通: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赏析二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赏析  题中的癸卯岁,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陶渊明三十九岁。先二年,公元401...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林安邸》   题林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捉住林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密密麻麻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伪的昌盛和平现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由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出自清代张惠言的《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负却:犹辜负。②只合:只得,只当。▼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夏天的优美诗句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夏天的优美诗句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