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自先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

文言现象

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通“弼”,辅佐。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这里作“使(他的性格)坚韧”。词类活用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

赏析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文▼

赏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

赏析三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

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出自《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赏析:       首四句是诗人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但却给人以启迪世事的联想:“...

有关山的诗句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有关山的诗句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岩突兀方山曲,古殿般舟枕岩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浮生梦觉黄梁熟,何得驱妪重名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

一句话经典语录: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一句话经典语录: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引导语:你不清楚为什么而忙,就会忙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光。你没有大事可做,就会在小事上纠缠不休而忘了前行。你心中没有梦想,就会把蝇头小利当成追逐的对象。你不知道心中的向往,就会心里没底越走越心虚。你不能成为心灵的主人,就会沦落为外在情物的奴隶。 1、那些肤浅的赞美,是阳光中的尘埃,迷惑你的视界;那些非议与诅咒,亦是麻醉你的毒药,终会让你乱了心智。 2、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