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指▼

参考赏析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简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出自唐代武元衡的《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

一句话经典语录: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

一句话经典语录: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
引导语: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世上最糟糕的感受,就是不得不怀疑先前深信不疑的东西。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丢了自己就慢慢捡回来。 01、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02、最好的朋友,平时互相调侃,是嘴最狠的那个。在你需要的时候,却是心最软的那个。 03、有时候,最难放下的是一些你从没真正拥有过的事。 04、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肯定的眼...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出自清代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选二》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参考赏析 赏析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作...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