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出自唐代张仲素的《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注释⑴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⑵何:何其,多么。⑶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⑷暗虫:暗处的秋虫。⑸通夕:整晚▼

参考赏析

赏析二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作者介绍

张仲素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时称宜春院,汉称乐游苑。《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因为其水曲折,又似广陵之江,所以得名。后来隋文帝观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嫌曲江名不正,将曲江改名为芙蓉池,池岸东区为芙蓉园...

描写美女的诗句、赞美美女的诗句

描写美女的诗句、赞美美女的诗句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参考翻译 注释 1.匀泪:拭泪...

夏日荷花的诗句、描写荷花的诗句

夏日荷花的诗句、描写荷花的诗句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