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

参考赏析

赏析一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

赏析二

《唐诗三百首》中,只有两首是专抒夏日好处的,一首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首是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不约而同,都突出了“凉”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

创作背景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作者介绍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经典语录150306:好的成长,就该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温柔啊。

经典语录150306:好的成长,就该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温柔啊。
1、忙起来你觉得什么都不缺,空下来才知道你什么都没有。 2、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3、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 4、有时候,失望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开出一朵花来,那朵花的名字叫,无所谓。 5、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6、做个温暖的...

描写风景的诗句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描写风景的诗句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野芳发而幽...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怎么办的心境。   这首诗从头到尾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改变中体现出光的改变,写光的改变中体现出影的改变。榜首句中“上瑶台&rdq...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