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参考翻译

注释

1.匀泪:拭泪。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2.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 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3.分(fèn):料想。4.山枕:枕头。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5.檀痕,浅红色的泪痕。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6.涴(wò▼

参考赏析

赏析

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写作背景

写此作品时,纳兰的结发妻子卢氏,已离世多年,长久孤寂的纳兰,总是抹不去与妻子在一起时的那些点滴快乐,总是抹不去心头似被月光镌刻上去一样的温暖回忆。于是写下此词以舒缓自己相思之苦。▼

赏析二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情人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从词意上看,大约是写昔日的情人,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开篇两句化用了李煜《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生动传神。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读来令人摇心动魄。“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出自五代李煜的《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出自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出自宋代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