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出自唐代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注释山尖:山峰占:占其所有尽:都甜:醇香的蜂蜜▼

参考赏析

鉴赏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参考赏析 赏析 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关于雨和雪的诗句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关于雨和雪的诗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盛唐诗人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

有关思念的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有关思念的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