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

参考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 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郁孤台下...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关于写春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关于写春天的诗句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盐角儿·亳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

描写杏花的诗

描写杏花的诗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两句写杏园零落不堪,是因为折花插头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