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

参考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 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 第二季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 第二季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 第二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出自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

有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

有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烧溪:红花映照在水中,似火烧,使溪水显出一片火红。唐·钱起《山花》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唐·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唐·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描写春天的诗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描写春天的诗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汉春...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