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

参考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 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描写环境优美的诗句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描写环境优美的诗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宋?李觏 《乡思》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回到家乡》(来自网络)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出自北宋诗人毛滂的《上林春令》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即”(《艺概》),意即咏物而不滞于物,也就是说好的咏物词既要做到曲尽妙处,又要在咏物中言情、寄托。本首咏物词就有“不离不即”之妙。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