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

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有关春天的诗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有关春天的诗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

描写赞美泰山的诗句 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

描写赞美泰山的诗句 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
清亭忝民牧,倏尔两月余。恳侧理辞讼,仓皇行简书。 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 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 灵岩突兀方山曲,古殿般舟枕岩腹。 浮生梦觉黄梁熟,何得驱妪重名禄。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朝钦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碧嶂排空千仞矗,清泉漱颊十分甘。 ...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出自宋代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出自先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