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

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

凄凉的诗句_关于描写凄凉的古诗词名句

凄凉的诗句_关于描写凄凉的古诗词名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