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

参考赏析

鉴赏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

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https://mj.facekun.com/5877.html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写秋天枫叶的诗句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写秋天枫叶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关于赞美雪的诗句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关于赞美雪的诗句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赏析  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