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整句是: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赏析: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以下是《秋浦歌》全诗: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描写春天美丽的诗句、关于夏天诗句

描写春天美丽的诗句、关于夏天诗句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奉和夏日应令》 北周 庾信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蒸气。 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衫含蕉叶气。 扇动竹花凉。早菱生软角。初...

比较励志的诗句、励志古代诗句

比较励志的诗句、励志古代诗句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大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

古代爱情诗词:中国古代十大情诗

古代爱情诗词:中国古代十大情诗
中国古代十大情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古代诗词是中国的国粹,当你读古诗时,会觉得沉浸在书香和文学的海...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