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注释⑴西江月:原...

参考赏析

赏析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

评析

上片  以词为书信,是宋词传播的一道风景线。此词即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观其词察其人,无论文势文辞,我们都可发现一个视成规为草芥的缚不住的苏东坡。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词的上片写感...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https://mj.facekun.com/5689.html

描写秋天的诗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描写秋天的诗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

关于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诗句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表示春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表示春天美景的诗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