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

参考赏析

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

逐字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长久郁结于心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两茫茫”说的是不只是词人单方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是茫然、凄婉、沉痛的,笼罩全篇。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和春天有关的诗句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和春天有关的诗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名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赏析:暂无。  

关于爱情的诗句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关于爱情的诗句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