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环绕“望”字打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形联系。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烘托国家残缺。首先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前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惨现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割裂、国务的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经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方法,表达出亡国之悲,分开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豪情由弱到强,就在这豪情和风光的穿插变换中宛转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骚动不安,烽烟经年不息,公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旁边面反映战役给公民带来的宏大苦楚和公民在骚动时期想知道亲人安全与否的火急心境。一起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体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担忧。结束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少的青丝,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举措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形交融,豪情深重,而又宛转凝练,要言不烦,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全诗冷静蕴藉,真诚天然,反映了诗人酷爱祖国,眷怀家人的豪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穿而不平直,情形兼备而不游离,豪情激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厚而不杂乱,格律谨慎而不呆板。”此论较为稳妥。“家书抵万金”亦为撒播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排在鄜州的羌村,去投靠肃宗。途中为叛军抓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软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击沦亡后的长安之箫条凋谢,身历窘境思家情切,难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浸透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布满离情。全诗冷静蕴藉,真诚天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亡,城池残缺,尽管山河照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发明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天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激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丽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成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说是,对浊世分别的悲惨情形,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厚。并运用互文方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界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界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豪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动。在景与情的改变中,似乎可见诗人由抬头望景,逐渐地转入了垂头深思,天然地过渡到后半有些——想望亲人。

  “烽烟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暴乱以来,“烽烟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烽烟仍接二连三。多么期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阻隔久盼消息不至时的火急心境,这是人人心中一切的主意,很天然地使人共识,因此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堪簪。”烽烟遍地,家信不通,牵挂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衰颓之景,不觉于极无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少短发,几不堪簪。“青丝”为愁所造成的,“搔”为想要解愁的举措,“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气变老,则更增一层悲痛。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家人的夸姣豪情,意脉贯穿而不平直,情形兼具而不游离,豪情激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厚而不杂乱,格律谨慎而不呆板,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量浑灏,因此一千二百余年来一向妇孺皆知,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烟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说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白发。”“白头”而又稀少到“不堪簪”的境地,其衰老之态能够想见。他衰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造成的。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概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重宛转,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弦外之音,很值得品尝。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https://mj.facekun.com/562.html

描写冬天的诗句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描写冬天的诗句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酬崔五郎中》唐.李白 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踏莎行咏雪》元.白朴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

有关夏天的诗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有关夏天的诗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