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首联烘托出丰盈之年乡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候。腊酒,指腊月酿造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心意却非常深沉。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美意。“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乡村憨厚民俗的欣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中寓含道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通艳丽、开畅明快的诗句,好像能够看到诗人在翠绿可掬的山峦间散步,清碧的山泉在弯曲溪水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弯曲的山径也愈益模糊难认。正在怅惘之际,俄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草屋,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畅。其笑容可掬的振奋之状,能够想见。当然这种境地前人也有描画,这两句却分外含蓄特别,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大家在讨论学识、研讨疑问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状况:山回路转、错综复杂,未来安在?所以顿生苍茫之感。可是,若是锲而不舍,持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呈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畅,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即是此联给大家的启示,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大家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符合之处,因此更觉亲热。这儿描绘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畅的情形,不只反映了诗人对出路所抱的期望,也道出了人间事物消长改变的道理。所以这两句诗就越出了天然风光描绘的规模,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天然入人事,描画了南宋初年的乡村习俗画卷。读者不难体会出诗人所要表达的酷爱传统文化的厚意。“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盈的等待。这个节日来历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伐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儿更以“衣冠俭朴古风存”,赞许着这个陈旧的乡土习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形,并和自个的情感相融。但是诗人好像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刻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往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寂的颜色,别有一番情味。所以这两句从胸中天然流出:希望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热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酷爱家园,与农人亲密无间的诗人栩栩如生。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长相...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喜晴》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赏析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出自宋代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