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首联烘托出丰盈之年乡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候。腊酒,指腊月酿造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心意却非常深沉。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美意。“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乡村憨厚民俗的欣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中寓含道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通艳丽、开畅明快的诗句,好像能够看到诗人在翠绿可掬的山峦间散步,清碧的山泉在弯曲溪水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弯曲的山径也愈益模糊难认。正在怅惘之际,俄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草屋,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畅。其笑容可掬的振奋之状,能够想见。当然这种境地前人也有描画,这两句却分外含蓄特别,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大家在讨论学识、研讨疑问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状况:山回路转、错综复杂,未来安在?所以顿生苍茫之感。可是,若是锲而不舍,持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呈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畅,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即是此联给大家的启示,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大家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符合之处,因此更觉亲热。这儿描绘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畅的情形,不只反映了诗人对出路所抱的期望,也道出了人间事物消长改变的道理。所以这两句诗就越出了天然风光描绘的规模,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天然入人事,描画了南宋初年的乡村习俗画卷。读者不难体会出诗人所要表达的酷爱传统文化的厚意。“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盈的等待。这个节日来历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伐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儿更以“衣冠俭朴古风存”,赞许着这个陈旧的乡土习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形,并和自个的情感相融。但是诗人好像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刻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往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寂的颜色,别有一番情味。所以这两句从胸中天然流出:希望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热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酷爱家园,与农人亲密无间的诗人栩栩如生。

中秋诗句: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全诗赏析

中秋诗句: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全诗赏析
中秋诗句“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

宿甘露寺僧舍全诗翻译赏析

宿甘露寺僧舍全诗翻译赏析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出自宋代诗人谢朓的《宣城郡内登望》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怅望心已极,惝怳魂屡迁。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 赏析  公元495年(建武二年)夏,谢朓出为宣城太守。题中“郡”字,即指宣城郡。首句“下车”,指到任。从“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二句...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