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自中唐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孩童日子为体裁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孩童的体裁比较少,因此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说、描绘,从外形下笔,是实写。后两句诗偏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艳丽的颜色,没有故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平浅易的叙说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心。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逼真。冲弱,小孩也。“蓬头”写其表面,突出了小孩的天真调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垂钓。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描摹不加点缀,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天然心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势,草映其身,行动情形,如在当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能够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聚精会神于垂钓的情形。“莓苔”,泛指贴着地上生长在阴湿当地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只能够晓得小儿挑选垂钓的当地是在阳光稀有人迹罕到的地点,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较为抱负的垂钓去向,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该人”做了衬托。“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关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接受联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仍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冲弱惧怕应对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思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敏聪明。他之所以要以举措来替代答话,是惧怕把鱼惊散。他的举措是“遥招手”,阐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然置之。他在“招手”今后,又如何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幻想中的事,诗人再没有告知的必要,所以,在阐明晰“遥招手”的缘由今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经过以上的简略剖析能够看出,前两句尽管着重写小儿的身形,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尽管着重写小儿的神态,但在第三句中依然有描绘举措的生动的翰墨。不失为一篇情形交融、形神兼备的描绘孩童的佳作呀!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https://mj.facekun.com/505.html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出自唐代杜甫的《孤雁 / 后飞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

经典爱情诗句大全、经典爱情诗句

经典爱情诗句大全、经典爱情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

含有风字的诗句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含有风字的诗句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相看莫厌秋情...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