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多年以后,我们很难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文/秋叶
过年的时候,我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去参加同学聚会?

有个同学就问我:“大叔,同学会有必要勉强自己去么?因为去了还是跟自己比较好的同学一起玩而已吧。我从高中毕业后就没去过同学会了,觉得干脆找要好的同学去玩更好。”但是她又觉得“看到同学微信留言上说‘不珍惜的人就算了吧’,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觉得起码去聚聚吧,可没有人强迫我的话,我还是迈不开脚步,好纠结好矛盾呢……”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纠结吧。

有这种聚会但不想去的同学,我想可能是如下原因:

1、和很多同学关系慢慢淡了,见面不知道如何融入话题,觉得自己是个“冷场女王”,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社交场合失去“存在感”,既然无趣,不如不去。

2、和有的同学有些过节或者恩怨,去这种场合见面,没有做好沟通的准备,为了避免矛盾或者尴尬,干脆不去。

3、有时候本来想去参加一下同学聚会,却发现大家的话题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也能聊,但是内心找不到共鸣,比如你在读大学,你的高中同学谈的都是谁谁谁家生了娃,能不纠结吗?

那为什么又觉得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呢?

1、人情,不去被同学说脱离群众,显得自己也不会社交,感觉不合适。

2、人脉,觉得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是将来打拼社会的人脉,现在不去积累,将来哪里来的回报?

3、无聊,也不是说同学聚会非参加不可,但没有跟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与其在家里被老妈唠叨,不如去同学聚会打酱油。

很多人也问我,大叔你参加同学聚会吗?

我可以很明白的说:

我过年回老家从来不主动参加同学聚会,我和我99.9%同学之间只能算因此而认识,甚至连认识都做不到了,我们彼此已经遗忘。

如果有同学聚会请我参加,我没有事情也会去参加,基本上就是凑个桌,不讲话不发言不八卦偶尔帮助活跃下气氛全程陪笑的配角。

个别关系好的,我们会私下聊聊天,如果没有业务合作,我们的交情也很难深入到哪里去。

我们当年感情好的时候,其实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我在幼儿园时认识的人,现在我连样子都记不起来。
我读小学时认识的人,现在我连名字都记不起来。
我读中学时认识的人,现在我大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工作。
我读大学时认识的人,现在往往需要十年我们才能见一面。
我参加工作后认识的人,往往拿着名片也想不起,我们曾经一起吃过饭,称兄道过弟。

很多同学会问,这样你不是失去很多维护同学同乡感情发展人脉的机会吗?
这倒让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根本没搞清楚什么是同乡,什么是朋友,什么是人脉!
请问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玩伴?什么是知己?什么是同道?什么是人脉?

你四处认识人到底想要什么?
是一个事事附和你的人?还是一个能帮你排忧解难的人?
是一个能不客气指出你问题的人?还是一个愿意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听你倾诉的人?

我看很多同学真正的问题不是会不会交朋友,要不要交朋友,如何和朋友交往,而是他根本没搞清楚他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大部分人所谓需要一个朋友,不如说需要为自己不强大的内心寻找一个抱团取暖的队友,谁对谁有真的当真,大家想的其实都是自己。
一个微信朋友留言说得好:

现在我尽量将认识的人分为这几类:

重要的朋友:能够理解,互相支持的人
不得不维持表面关系的人:例如同事
要去讨好或者尽量搞好关系的人:例如直属领导
需要不断维系的资源:例如重要合作关系,或者是在银行,医院,律师这样特殊需要的资源
一些普通的友人。

年纪越大,越觉得这样的分类有必要,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也的确变得更势利,希望从不同的人身上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和资源,哪怕是你不喜欢,看不惯却不得不面对的人。

可以遇到和你共进退,频率的人,是上天给予的恩赐。

总是觉得找不到你的同类,说实话才是正常,这样才不断挑战我们的沟通和相处能力。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知道自己对朋友和人脉的理解出在哪里了吧?

认识那么多人有用吗?真的很难说。

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

过去是朋友,将来一定也会是朋友
因为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做朋友
如果没人爱,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如果是朋友,我们应该事事在一起
我信任朋友,朋友一切也得告诉我

你大概是把“同学=朋友”,把“室友=朋友”,把“老友=一辈子”,把“新朋友=人脉”,把“闺蜜=知己”,把“在一起=关系好”,这都是幼稚的错觉,你们要是懂一点批判性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出来。

和你们不同的是,因为我经历得越多,就越发现,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有别人需要的能力,要能一个人去享受孤独。

你有别人需要的能力,你性格内向,你不善言辞,你不爱社交,都不是问题,别人会主动来找你,顶多就是多一点沟通成本。

你能够享受孤独,在没有人理解和安慰你的时候,你就是你自己的最知心的朋友,要知道,能遇到知己,是这辈子很难的缘分,遇到了要珍惜,没有遇到,其实蛮正常的。

可惜这些,都需要长久的修炼。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出自宋代诗人徐元杰的《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

一些经典的思念诗句

一些经典的思念诗句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开辟鸿蒙...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