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人孟郊的《登科后》。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能够独具匠心、风云际会、生龙活虎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满意欢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独具匠心的小诗。这首诗由于给后人留下了“春风满意”与“浮光掠影”两个成语而更为大家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居然高中,就似乎一会儿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喜的高峰。所以,诗一最初就直接倾注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窘迫和思维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刻蟾宫折桂,总算意气昂扬,无拘无束,真是说不尽的痛快。“春风满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满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跑于鲜花绚丽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的诗人精神焕发,不光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路平阔,就连自个的快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很多,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纵”无比!诗情面与景会,意到笔成,不只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自个高中之后的满意之态,还淋漓尽致地抒情了满意之情,明亮流畅而又别有情韵。因此,这两句诗变成大家喜欢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办,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怒放。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光向人动,遮路乱用迎马红”(赵嘏《本年新前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践景象。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象描绘,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纵”:不由自主吐出“满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堵、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很多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但是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分外轻疾,也尽无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由于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诞了。一起诗句还具有标志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标志。所谓“满意”,既指心境上左右逢源,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维艺术容量较大,明亮流畅而又别有情韵,因此“春风满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变成后人喜欢的名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此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村居》描绘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像,是一幅天然景象和活动着的人物交融在一同的、充满活力、春意盎然的乡村日子图像。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柳树拂堤,孩童们兴味盎然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古今不少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