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形容风景优美的诗句、描写景色优美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https://gs.aguanjie.com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赏析
名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 鹿柴 作者:王维 年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霜月》   霜月   作者: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赏析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认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风光,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傲之美。首句以物候改变阐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苍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忸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