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词、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赏析一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二

    她思念他。已经是秋天了她还浑然不觉的样子,秋水天长的一天,她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望着天边飞来的双燕,她的心里填满了相思,耿耿于怀——你可寄了书信来?在萧萧的落叶中,攀登高楼,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种纳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归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楼还不见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描写秋天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秋天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描写风景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描写风景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独坐幽篁里,弹琴...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参考翻译 译文...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