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全词赏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出自唐代罗隐的《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参考赏析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

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全诗赏析!

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全诗赏析!
毛泽东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出自《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品...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流着眼泪询问落花春天的消息,凋零的花瓣无声无息地飘过秋千架。     [出典]欧阳修《蝶恋花》     注:     1、《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