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全词赏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处及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处及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这首...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高烛:插在高大烛台上的蜡烛。红妆:年轻妇女的装饰,此处借指海棠花。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火;灯火。红妆:指花。此句袭用苏武《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嫣然:美好的样子。两句极写海棠的高雅名贵:海...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出自元代王庭筠的《绝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参考赏析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