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全词赏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泰山不能损坏...

关于描写月的诗句、含有月字的诗句

关于描写月的诗句、含有月字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