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出自唐代诗人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赏析
  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 https://mj.facekun.com/1015.html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出自唐朝诗人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赏析  关于此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出自唐代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参考翻译 注释 烟:此指春晨弥漫于山前的薄雾。残月:弯月。了:...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整句是: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赏析: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