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贾探春·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赏析
  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有一点因为生母赵姨娘“着三不着两”。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记巴掌。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对于探春这样的人,作者是有阶级偏爱和阶级同情的。但是,作者没有违反历史和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绘了这个形象,如实地写出了她“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必然结局。原稿中写探春后来远嫁的情节与续书不同,这我们已在她的判词的注释中说过了。曲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归的明证。“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远嫁,从她们的曲文和有关的脂批看,也都在贾府事败之前,可能八十回后很快就会写到,这样,八十回后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发展相当紧张急遽,绝不会像续作者写“四美钓游鱼”那样松散、无聊。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赏析  这首是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泥光辉”为全诗中心句。  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出自明代戚继光的《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出自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最经典的诗句、经典爱情诗句

最经典的诗句、经典爱情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两岸青山相对出...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